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期刊论文 >> 中西结合治疗雏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报告

中西结合治疗雏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报告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7/23 11:46:27打印收藏

1 基本情况

广西省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钟某于2014年3月25日购回1 500只灰鹅雏,采用大棚地面平养育雏。前期生长良好,到4月15日(20日龄)开始出现有神经、呼吸症状和下痢的病雏,曾到当地的兽医门诊部求诊,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喂以阿莫西林粉,但效果不,仍有死亡发生,到4月18日,已死亡雏鹅200多只。

2 病症调查

2.1 流行病学调查 时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数日。育雏大棚内潮湿、通风不良,细观稻草垫料有霉变现象,走访附近养殖户无疫情发生。

2.2 临诊表现 观察整个鹅群,约有30%的雏鹅精神沉郁,多卧伏,对外界反应淡漠,食欲不或废。病鹅中大部分形体显消瘦,有的有眼炎,有的见伸颈张口、呼吸因难、下痢,还有个别伴有惊厥、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在死亡的病例中,有部分为形体丰满雏。

2.3 剖检变化 消瘦者的病变主要在肺和气囊,在其中明显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到米粒大的结节,有的大小结节融合成了一大块,结节触之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形如豆腐渣样;心包膜微增厚,混浊;肝脏表面呈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黏膜充血出血。丰满者则肝脏显著胖大,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较厚,心包膜增厚,混浊,内有积液;气囊增厚,也可见灰白小结节,肺也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肠黏膜充血出血。

2.4 实验室检查

1)无菌操作取肝脏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培养基上长出圆形、隆起、粉红色的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2)取肺、气囊上的结节,剪下一小块,置于1块干净玻片上,用另1块玻片将其压碎,加1滴生理盐水,加盖玻片后镜检,结果发现菌丝体和孢子。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4 治疗措施

4.1 管理措施 马上隔离病鹅,淘汰残鹅,深埋死鹅。清理发霉垫料,消毒环境,重新更换新垫料,加大育雏舍的通风。随着天气的转暖,雏鹅逐步放牧饲养。

4.2 中药治疗 取大叶桉叶和樟树叶(均为鲜品)2 kg(1 000雏鹅用量),用大锅煲水,凉后供鹅自由饮用,连用3 d。

4.3 西药治疗 制霉菌素100万单位/kg料+10%恩诺沙星30 g/kg饲料,连用3 d。考虑到一些病雏食欲不和制霉菌素内服不易吸收,每天晚上再做1次气雾给药法,制霉菌素50万单位/m3,每次吸收30 min。经过3 d的治疗,病情得有效控制,鹅群逐渐康复。

5 体会

1)禽主曾拿病死鹅到其他兽医门诊部求诊,兽医凭剖检与禽主诉述诊治,没有到实地调查,造成了误诊。禽病是群体病,必须到实地调查,了解整个禽群和周边环境状况,方能得出准确诊断结果。

2)中药方中的桉树叶主要含有桉叶素和挥发性桉油,而桉油主要成分为桉油精。樟树所含主要成分为樟脑和芳香性挥发油。桉油精有的杀菌作用,樟脑和芳香性挥发油具有镇痛、消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以利毒素随尿排出的作用[1]。加上西药的抗菌作用,中西结合,标本兼治。

3)在南方,特别是每年的3-6月份多雨季节,湿度大,温度也适宜曲霉菌的生长,易造成垫料、饲料等发霉,引起畜禽中毒发病。因此,广大养殖户要注意保持栏舍通风,干爽;及时清理粪便、垫料,有条件的改为网上育雏;加饲料的贮存管理工作,防止发霉;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槽中剩料,且要常洗食槽。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6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