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这个养猪户的致富梦成真了

这个养猪户的致富梦成真了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7/9 11:15:56打印收藏

坐落于四川省资中县公民镇的永辉生态园区覆盖了高石坝子等村近2000亩的面积,总投资达4亿元,规划期8年,涵盖生猪和水产养殖、血橙、百合、西乡贡米种植等多个项目,如今该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内养殖和种植之间相互补给,形成了一个生态的循环经济圈,该园区有望建成资中县屈一指的集生产、休闲和观光一体生态产业园区。

从开始的养殖场到现在完整的生态产业园,永辉生态园区总经理邓勇刚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看着建起来的养殖场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

邓勇刚和他的养殖场

早些年,在瘦肉率高、育肥周期短的外来猪种力冲击下,我国地方猪种数量逐渐萎缩,有的品种近年来甚至濒临灭。邓勇刚是由当地政府和县畜牧食品局通过择优遴选出来的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生猪养殖科技示范户。他以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依托,充分挖掘我国著名地方猪种——内江黑猪抗病力、耐粗食、肉质好等优势,在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有力保护地方猪种的同时,积带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引导养殖户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进行了不懈探索。

创立“黑溜宝”品做大做绿色健康养殖业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普及,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前是一家炒回锅肉,满大街飘香,现在的肉很难炒出这样的香味了。”邓勇刚说, “我不去与大型养猪企业拼产量,而是专注做品质,满足市场前景广阔的中高端消费需求,这就是我的川猪梦。”

为此,资中县畜牧食品局大力协助邓勇刚与四川省畜科院合作,培育推出新一代内江黑猪品种——“黑溜宝”,纯天然放养,吃玉米、小麦等五谷杂粮和青饲料,中草药防病治病,既全面继承传统内江黑猪抗病力、耐粗食、肉质好等优良基因,又具有生长周期可控、瘦肉率高、环保生态等新特点。公民镇盘龙寺村4组一科技示范辐射带户简金柱说,他从2008年开始养三元杂交白猪,几年下来,赢亏相抵相当于白干。2013年,他通过与当地农民邓勇刚的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养了200多头内江‘黑溜宝’,一年育肥出售,除去成本净赚10多万元。

“从传统散养过渡到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必须要做标准,先做企业标准,再做行业标准。原来农民养猪是凭经验,既不考虑周期也不核算成本。在县委县政府和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的支持下,邓勇刚的“黑溜宝”事业越做越大。永辉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在资中县建立4个大型养殖基地,种猪1500多头,年出栏生态肉猪3万头以上,年产值达1.8亿元,邓勇刚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四川“黑猪王”。

我们从资中县城出发,不到10分钟的路程,就到达该园区。对于园区这些年的变化,邓勇刚刚也是一阵唏嘘。“初我们只是进行养殖,就是养黑猪。资中特色“黑溜宝”就是从这里出产的。后来,随着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产生了许多粪便,因此我们便想到能否将这些排泄物再利用起来。”说干就干,邓勇刚和他的团队对高石坝子村附近几个村子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地方的土壤和环境适合种植花生和稻米,而且富含矿物质营养,是难得一见的好土。

随后,在养殖场附近,一片片的罗汉花生地和西乡贡米稻田就开辟了出来。不仅如此,资中血橙这个特色产品也落户到园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了将养殖场和种植基地结合起来,我们今年开始着手采用管道输肥的方式,将养殖场的排泄物输送到种植区,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用化肥和农药,而种植区的产品也可以给养殖场提供私聊,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链条,保证我们的产品绿色、生态、安全。”记者在园区看到,一条条黑色塑胶管道,绵延数公里,从养殖场接出,连接到各个大棚和稻田。

农旅结合带动园区发展 农户变商户收入倍增

除了大片大片的花生地和大棚,记者还看到,园区里80余亩的百合花基地也郁郁葱葱,与种植区、养殖区遥遥相望。“初种植百合花,我们的初衷是做食药用产品,但是,后来的发展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在百合花次开放时,许多前来购买的客户竟带动了更多的人前来观赏百合花,邓勇刚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有人前来观光,就必然会涉及到吃喝拉撒睡等日常活动。“在举办百合花节的时候,有些村民在园区里开起了小摊,卖水果、小吃等,一天下来能挣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令邓勇刚没想到的是,连园区内的厕所,每次收五毛钱,一天竟然也能挣300元左右。

有吃有喝了,却似乎还缺少点什么。邓勇刚又想到,园区内应该有住宿这项功能才行,不然来这里玩的游客来了却没有休息和住的地方,难会失去许多商机。“园区内有许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房子也空着,我们就想能不能跟村民签订合同,将房子出租给我们,进行简单装修后,变成适合多人住宿的小旅馆,这样一来村民和园区都能因此获得可观的收入,也能带动园区的旅游。”

不仅如此,农户还可以在园区内开店、工作,从原来靠天吃饭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老板。据了解,园区覆盖1150余户,3500余人,常年在园区工作的人员在100-300人左右,繁忙季节甚至更多。“在园区工作的村民,不仅每年可以收取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每个收入两千左右的固定工资,一年下来人均收入在两万元左右,这对于以前靠天吃饭,一年下来都挣不到几千块的情况来说,无疑是一个成倍的增长。”邓勇刚说。

对于园区下一步发展,邓勇刚介绍到,整个园区目前投资金额4亿元左右,规划期为8年,许多项目也陆陆续续投入建设中。“目前已经能看到收益的项目,养殖场年产值在1500余万,花生500-600余万,西乡贡米、百合年产值都在一百多万左右,血橙目前刚刚进入种植阶段,要两三年才能看到收益。但这些相对整个园区来说,还远远不够。”

记者了解到,园区正在规划建成“一心四区”,完善园区的功能布局。“一个‘智慧福海’科技农业展示中心,四区则分别是‘闲福逸园’众筹农场示范区、‘食全食美’户外农家乐休闲区、‘乐富满地’主体游乐体验区、‘福田果香’特种农业种植区。在游乐体验区,我们还准备打造一个滑翔基地,供滑翔爱好者体验。”邓勇刚刚说,“就公民镇而言,乃至资中县,这都是个滑翔基地,届时整个园区的养殖—种植—观光—运动—食宿产业圈将完全形成。”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