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广西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广西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来源:时间:2018/5/19 14:14:21打印收藏

  “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致富技术。”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当地正兴起“贷牛(羊)还牛(羊)”这样一种新奇的扶贫产业,帮助当地民众创业致富。

  2018年广西全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15日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广西各地官方负责人与会,共同交流产业扶贫经验。

  河池市副市长、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继勇当日介绍,“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指的是这样一种模式:由政府搭建专门的牛羊产业服务中心,引进企业建设种牛繁育养殖基地,将牛犊“贷”给农户养殖。农户将牛犊养大之后,由企业保价回购,并将牛羊产品转至屠宰加工厂加工处理,产品经电商平台等渠道完成销售交易,终通过冷链仓储物流发往各地。

  “农户借贷一头牛犊的成本大概是4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经过10-12个月的养殖周期后,一头成牛可卖1.5万元。”陈继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通过“贷”牛犊每年可从每头牛身上挣到毛利润约一万元,有了“桶金”后,可继续“贷”入更多牛犊,实现良性循环。

  据官方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总量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牛羊产业带动近5.5万贫困人口参与创业。

  中新网记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看到,当地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除了货物仓储功能外,该中心还包含牛羊屠宰加工厂,可实现屠宰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一体化。该物流中心预计6月投入运营,年输出量266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

  在桂林市灌阳县,当地正按照“田种稻、坡种果、山造林”的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的超级稻‘一季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1561.55公斤。”中共灌阳县委书记陆桂弟表示,为提高当地优质产业标准化种植水平,助推贫困民众脱贫致富,当地官方加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系及合作。按照当地发展计划,2018年起,当地财政将连续三年拨划5000万元,重点扶持优质稻、梨、李、油桃、杉木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目前,广西官方正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助推贫困地区早日开通“致富快车”。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介绍,2017年广西官方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6亿元,各县(市、区)统筹安排产业开发资金23.4亿元,较2016年增长181.8%。截至2018年3月底,已竣工项目19684个,竣工率99.42%;受益贫困户82.2万户次、贫困人口417万人次。金融扶贫方面,截至2018年4月30日,广西全区共有扶贫小额贷款余额的贫困户45.08万户,贷款余额205.75亿元,户均贷款4.56万元;共设立风险补偿金26.4亿元。

  广西扶贫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遭遇不少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隆当日指出,当前广西扶贫资金总量较大,扶贫项目小而散,监管链条长,尤其是乡、村一级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贪占挪用、跑冒滴漏等问题时有发生。今年一季度,广西审计部门抽查区内10个县的扶贫资金项目,共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200多个,涉及金额占抽审金额比例超过60%。其中,融水、西林、乐业、昭平、上林、隆林6个县扶贫资金滞留总数达22亿元,问题十分严重。

  张秀隆说,2018年,广西自治区本级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亿元以上专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县和30%以上的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并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出台专项帮扶方案,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就地就业等工作。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416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