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青海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迎来致富新路径

青海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迎来致富新路径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7/11/3 14:45:48打印收藏

“柴达木福牛出栏时间比普通牦牛缩短一倍,一只牛犊可以卖到3000元,通过养殖柴达木福牛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两万多元。”在10月24日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央宗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加对记者说。

以“传新发展思路、振兴牦牛产业、加精准扶贫、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六省市12位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对目前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路径、怎样更好地带动牧民致富建言献策。

由于普通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其生产性能不高难以推动产业化发展,长期以来很难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为改良牦牛品种,使牧民更好地通过畜牧业增收,科研人员应用远缘杂交配套技术优化本地畜种,引入肉牛品种基因培育出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商品肉牛——柴达木福牛。

大会上,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说:“新培育的柴达木福牛聚合了高原牦牛适应性、柴达木黄牛肉质好、英国安格斯肉牛生长速度快三大优良基因,体重是同龄牦牛个体的2-3倍,营养价值高,肉质可以和日本‘神户牛肉’媲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开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牧民就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以草场和牲畜入股成立畜牧业合作社,年底参与合作社分红。以牧民更桑多杰为例,2009年更桑多杰家得到合作社分红不足300元,而在养殖柴达木福牛后,2015年更桑多杰家得到合作社分红超过24000元。

虽然有了新的改良品种,但当前牦牛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困难。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书杰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柴达木福牛的“良种、良法、良医”配套管理还需要和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态状况紧密结合,从生产角度而言,牦牛良种覆盖面、季节性营养不平衡以及疾病预防救治三大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5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