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靠养羊发家致富 羊倌住进了大别墅

靠养羊发家致富 羊倌住进了大别墅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7/20 14:52:56打印收藏

原标题:陕西横山:靠养羊发家致富 羊倌住进了大别墅

7月14日上午,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活动组一行走进横山县横山镇马家梁村,在这里的感觉是路宽、屋大,来此参观的很多城里人都感叹:“在这儿生活真好。”40年前,马家梁人的祖辈开始养羊;40年后,凭借养羊,这里的人住进了别墅。这一现象,被慕名参观的人形象地称为“住别墅的羊倌”。“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养羊,出门几百米就是自家的羊圈,统一规划、管理,不再靠土地吃饭了,人均收入万余元。”马家梁村民觉得非常自豪。

村民的别墅里配置齐全

“政府出力铲平了这座山,我们出钱盖房子。”在自家别墅前,记者见到了67岁的村民马登亚,说起这一栋栋大房子,他满脸自豪。“2008年,政府导找时任村支书的我谈话,想把全村200多人从山梁上搬出去。”马登亚回忆说,当时导表示,如果要大干,就铲平跟前那座18米高的山,在山上离羊圈不远的地方盖房子;如果要小干,就迁到一块平坦的地上。“要做就做大的。”马登亚说,“当时我使劲拍了拍大腿,给导打了保票。”

于是从2008年年底开始,一个浩大的工程开工了,用了3年时间,20栋崭新的别墅建成了。马登亚介绍说,“这些大房子共20栋,每栋住2户人,每户240多平方米。我和大儿子占一栋,盖房子花了40多万,去年装修又花了19万。”记者在马登亚家中看到,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室内楼梯、液晶电视、宽带网络……一应俱全。马登亚和他的爱人空闲了,喜欢坐在二楼的阳台上晒太阳。

“养羊给了我一切,不敢亏羊”

马登亚在村里、县里,甚至都是有名的养羊专家,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马如贵、马如珠继承了他的事业。马如珠去年靠养羊赚了18万,今年他养了200多只羊,在马家梁是有名的养羊大户。

提起养羊,马登亚感慨万分,“靠养羊,三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还盖了5套房子。”他表示,“羊给了我一切,不敢亏羊。”华商报记者在离马登亚家别墅几百米远的羊圈旁看到,羊圈是用水泥、钢筋及砖块围建起来的,为了防雨,羊圈上方还专门搭了雨棚。为了环保,该村实行人畜养殖分离,羊粪处理不存在污染,一方羊粪可卖80元。该村村支书杨文说,2008年,榆林市政府将此地批准设立为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截至目前有220个养羊户,存栏数为8100只,还建立了陕北白绒山羊省级科技示范专家大院,并累计完成投资3424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793万元。

另一位村民马增政说,他们这里养的白绒山羊是辽宁羊与陕北黑山羊杂交而来的,具备绒细绒长、肉鲜美等特点,并且实现了对全村羊的统一化、科学化管理,每周都有来自各地的人参观。

“养羊不仅要会管理, 更要会创造”

村民马占仓去年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但他并不满足,“我的房子正在装修,现在干啥都需要钱。”因为马家梁白绒山羊打出了品,羊一出栏,买家就蜂拥而至,所以马占仓准备扩大自己的养羊规模。村支书杨文说,马家梁能创造现在的成绩,一靠坚持,二靠科学,三靠勤快。“只有通过科学手段、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地发家致富。”

华商报记者在离村民别墅区不远的一处地方看到,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楼房正在修建。村民说,这里是准备用来搞餐饮服务业的,除此之外,还将修建冷库,使羊肉能长时间保鲜,逐步实现一整套产业化。

村民们感慨,养羊的学问很多,不仅要会管理,更要会创造,一只羊从小养到大,都有其独特的规律。“羊浑身都是宝,村里开展餐饮服务行业,吸引城里的人前来,一定会很有前途。”

据介绍,2013年该村被农业部、财政部授予“西北地区荒漠草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基地”,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生态村”。杨文表示,204省道改线也经过该村,预计未来更能带动村上经济发展。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