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遂宁兔王”熊高忠的创业故事

“遂宁兔王”熊高忠的创业故事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8/6 10:40:24打印收藏

熊高忠,男,42岁,安居区横山镇人,四代从医,遂宁市高忠生态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居区忠态养兔合作社理事长,省“双争双创”优秀人才、省“优秀青年农民”、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四代从医

但他放弃从医养兔子

在养兔之前,熊高忠是一名医生,收入颇丰,在当地算家庭条件较好的。他在乡村行医经历中,亲眼目睹了滞留在农村的乡亲贫穷艰苦的生活,目睹了智力低下的残疾人群众扛锄苦干的场面。他的内心深深被触动,于是在心底暗自决定,一定要在农村创番事业,带动这些勤劳朴实、身残志坚的农民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02年,我改行开始养兔子。”熊高忠告诉记者,但他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熊高忠说,他理解家人的想法,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坚持,他不会放弃。

当时,恰逢国家号召发展农村、发展农业,熊高忠果断地抓住了这一有利契机,他从2000年开始考察农业项目,养蝎子、养猪等,赔了不少钱。但是,他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到处拜师学技术,开始养兔子,他说,初养了50只种兔,主要是想先摸索养殖经验,有了经验再扩大规模。

发展壮大

带动养殖大户50余家

2004年,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熊高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养兔经验。他觉得是时候扩大养殖规模了。于是他承包了200亩地,搞起了规模养殖。“当时兔舍共养了3000多只獭兔,经济效益也不错。”熊高忠说,除了自己养殖外,他还发动了不少村民养兔。

就在熊高忠小有收获的时候,灾难不期而至。2008年,因为“5.12”地震影响及管理不当,熊高忠养的獭兔几乎遭遇“灭之灾”,几千只兔子只剩50只兔种存活。但他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博采众长,考察学习发达地区养兔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改进管理方式,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既适合自己又简单高效的养殖方法。在熬过一个个难关后,他的养殖基地也迅速壮大起来,存栏达到3万只。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2005年,熊高忠成立了遂宁市高忠生态兔业有限公司,带动了更多的人在农村创业就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起獭兔养殖基地、明睿之家家庭农场、绍平养兔专业合作社,发展养兔专业农户400多户,其中养殖大户55户,实现户均家庭增收3万元。熊高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遂宁兔王”。

政府引导

打造“西部獭兔之都”

2014年2月,在安居区举行的现代农业园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熊高忠与区政府签订了生态兔业基础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公司要打造“西部獭兔之都”。公司将在今后5年投资1.8亿元,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二期15万笼位及配套设施建设,三期预计建设獭兔饲料加工厂、獭兔兔肉休闲食品加工厂、獭兔皮鞣制硝染厂、兔粪有机肥厂、生态果园等。三期工程建成后,将带动养殖专业户3000户,年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带动10万农民致富,每户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

热心助残

建立残疾人养兔基地

为帮助广大残疾群众一起发展养兔,从2012年起,熊高忠吸纳了该镇肢体二级残疾人严向权和他的母亲到养兔基地打工,从事商品兔养殖,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同时,他创立了“助残扶持基地”“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为2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组织残疾人就业培训200人次,至今已有10000人受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熊高忠说,他要积提高农村残疾人劳动技能,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养殖獭兔,拓宽农村贫困残疾人致富渠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2014年下半年,熊高忠投资20余万元在横山镇为佛严村打造残疾人獭兔养殖基地。该村闵光华、杨忠秀、孟祖全、谭国等15户残疾人家庭将搬进该养殖基地从事獭兔集中养殖,其种兔和养殖技术全部由熊高忠提供。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9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