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进我国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所有兽医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1 我国农村兽医管理的现状
1.1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农村建设比较滞后,这使得农村的兽医体系不完善,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在人员和技术都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基层防疫工作的施力度严重不足。基层防疫工作不足是我国农村兽医管理现状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兽医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不统一。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兽医管理还没有实现统一,而是被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这给日常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防疫工作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工作效率降低[1]。
1.3 专业技术与人才不足 我国农村兽医人才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慢。我国农村大部分兽医没有在专业学校学习过与兽医相关的知识,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且没有进修和深造的机会,知识老化得不到更新。二是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比较大。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得知,我国农村兽医的年龄结构比较大,年轻的兽医比较少,28岁以下的技术人员仅占28%。三是兽医数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兽医数量不足,且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兽医人数少,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这对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四是农村兽医队伍技术水平较低且职业化程度不高。很多兽医都是跟随师傅学习,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此外,大部分兽医把兽医工作当作副业,不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职业化程度不高。
2 提升我国兽医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加农村兽医的业务培训 农村兽医的业务能力不,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因此,加农村兽医的业务培训,是兽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农村兽医的业务培训,有利于提升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兽医工作的诊疗效率。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兽医进行业务培训,推进农村兽医职业化的进程。
2.2 对农村兽医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我国相关的兽医管理办法,已经明确提出要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兽医工作在农村疫情的防治和动物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对兽医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兽医整体管理工作的实行和开展。因此,相关的部门要督促农村的兽医进行登记记录,这样便于对兽医进行管理。
2.3 建立兽医行业协会 建立专门的兽医行业协会,有利于对兽医行业加管理。农村兽医是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可以将这些零散的兽医聚集到一起,便于管理。此外,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可以加兽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兽医技术评比和行业交流的活动,促进兽医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加了兽医行业管理,对兽医队伍的管理和壮大具有积的意义。
2.4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政府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兽医工作的环境,为兽医诊疗提供先进的设备。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对农村兽医工作的开展具有积的意义,只有政府重视农村兽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兽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加快农村致富的速度。
2.5 对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 对兽医站的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明确规定其职能主要包括:组织动物防疫工作和制疫;监测动物疫情,并进行报告;推广与畜牧和兽医相关的先进技术。对兽医站的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有利于农村兽医管理工作的进行。
2.6 建立专业的兽医队伍 为农村兽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配备先进的工作设备,加兽医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支专业的兽医队伍。通过建立专业的兽医队伍,加农村兽医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提高。
3 结语
农村兽医管理工作是农村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农村兽医的业务培训,对农村兽医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等措施的实行,对农村兽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农村兽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兽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9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