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宁波小伙养虫创业“化腐为宝”

宁波小伙养虫创业“化腐为宝”

来源:杨凌农交所时间:2018/4/26 15:16:40打印收藏

徐家增万万没想到,几年前一次偶然的养虫试验,竟然为自己开启了一条生态养殖创业之路。

日前,记者来到宁波象山大徐镇海口村,徐家增的养虫基地设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厂房里,地上建有一排排的养殖池,每个池子三四平方米,高度只有20多厘米。其中的两口池子,覆着黑色的“土”,用小铲子一铲,下面全是密密麻麻黑褐色蠕动的虫子。

徐家增说,这是野生虻虫的幼虫,还在冬眠中,“这几天我们准备慢慢加温,让虫子苏醒过来,投入生产”。

小徐所说的生产,就是让虻虫吃掉厨余垃圾,把自己养肥后,变作养鱼用的鲜活饵料。“虫子食量惊人,长得也很快,只需一周左右就能养到3厘米长,卖给养鱼企业。而且其排泄物还是优质有机肥呢”,在小徐看来,小小的虻虫就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宝贝。

在宁波,徐家增是个养殖虻虫的人。“养虫子,纯属误打误撞”,他自嘲说。

今年35岁的徐家增大学毕业后,干过多种工作,也到江苏、北京等地闯荡过。后来,他决定在老家从事农业创业。象山养鱼业发达,家禽养殖场也多,对鲜活饲料需求量大,小徐瞄准这一市场,决定养殖活体昆虫。

小徐告诉记者,他先后养过黄粉虫、蝇蛆和蚯蚓,都不太理想。蚯蚓长得太慢,黄粉虫养殖成本太高,而养蝇蛆搞得家里苍蝇乱飞。

5年前的一天,徐家增在家里的垃圾桶里发现野生虻虫产下的幼虫,个体大,像个蚕宝宝,吃起残羹冷饭,速度很快。他就在家里尝试养了起来,发现鸡吃了这种虫子后,产蛋率和质量都有提升。上网一查资料,他惊奇地发现,早些年韩国就有规模化养殖虻虫用来处理厨余垃圾的成功先例。后来,他带着虫子到广东昆虫研究所讨教,“小小的虻虫隐藏着一座富矿”,知道了虻虫的价值后,小徐决定放手一试。

对于丈夫的养虫创业,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很支持。家里养殖终究不成气候,小徐向上级部门申请建基地,妻子拿出陪嫁钱给予支持。小徐说,这种虻虫幼虫虽然在象山野外很容易找到,不过要养好,还是有诀窍的。厨余垃圾不能太湿,事先还要简单发酵,再喂给虫子吃。此外,种虫越冬保温也有相关的技术要求。经过反复试验,他琢磨出一套有效的养虫方法。

经过不懈努力,近两年来,徐家增的养虫事业步入轨道。目前,养虫基地与象山农业龙头企业宁波七禾加百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当地大型养鱼企业都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厨余垃圾处理——饵料生产生态链。该公司承担着象山厨余垃圾的处理工作。每天收集的厨余垃圾经过油水分离和粗略清理之后,送入基地喂给虫子吃。经过前期数月的试验,用虫子对厨余垃圾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获得成功,基地目前每天的处理量有4吨左右。另一方面,近半年来,小徐的基地已向当地养鱼企业提供了数千公斤的幼虫饵料,用来喂养大黄鱼、鲷鱼等,效果非常不错。

加百列公司董事长柴宏辉对这个养虫项目的前景很是看好。他告诉记者,目前象山城区日产厨余垃圾约20吨,这样的基地只要建几个,就可以实现“通吃”,“不仅成本低廉,高效环保,而且还有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眼下,徐家增养虫在圈内渐渐有了名气,春节期间,陕西、湖南等地客户通过网络,向小徐购买虻虫的种虫,每公斤价格千元以上。徐家增说,开春天暖之后,基地很快就能进入生产状态,“养虫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9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