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生产1.5亿多吨肉蛋奶,与此同时,每年也产生38亿吨畜禽废弃物。这使得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我国大的面源污染产业,也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此前,畜牧总站站长、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杨振海接受财经记者专访称,近些年,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为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畜禽养殖总量不断扩大,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他认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的形式变废为宝,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还不高,有40%未有效处理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2016年12月21日,总书记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这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个专门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出台的指导性文件。
农业部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其中畜禽直接排泄的粪便约18亿吨,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水量约20亿吨。从不同畜种来看,生猪是大头,生猪粪污年产生量约18亿吨,占总量的47%;牛粪污年产生量约14亿吨,占总量的37%,其中奶牛4亿吨、肉牛10亿吨;家禽粪污年产生量约6亿吨,占总量的16%。
其实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空间很大。杨振海举例称,堆沤等方式制作的农家肥、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和沼气工程产生的沼肥(沼渣、沼液),通过就近就地肥料化利用,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种养结合,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据测算,畜禽固体粪便全部利用,年可生产有机肥3.5亿吨。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99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