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统计分析 >> 生猪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猪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7/12/11 11:57:50打印收藏

  近几年,环保和养猪粪污排放的压力让我们养猪人紧张兮兮。还能不能养,怎么养,让很多在行业里扎根多年的养猪人束手无策,也有个别养猪场被动地无视环保政策,只要场舍还没有列入拆除名单,依旧按照原有的旧模式养着猪、排着污,活在当下是他们那一刻的心理写照。

  无论是地方政府的盲目限养、禁养,还是猪场的无视环保要求,任性而为之,均不是长久之计,似乎都有“赌气”的成分。直到2017年国家对限养、禁养的深入解读,提醒地方政府“限养、禁养”不能一刀切,纠正为了环保而盲目“打压”养殖业的地方行为,养猪业的氛围才略微缓解。

  如果猪粪的排放处理不当,确实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格调和期盼背道而驰。现在,我们经常用一个例子形容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以前东西坏了人们会想到维修,现在东西坏了,人们更会弃之不理;以前婚姻出现问题,人们会努力去修复双方关系,现在婚姻出现问题,很多人就会选择草率地离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有些地方政府对待养猪业的态度,“养猪业容易产生污染,此地不欢迎养猪”。难道我们因为胳膊上受了点皮外伤就要砍掉整个手臂吗?

  污染的防治严重、粗暴的后果是影响地方的GDP和税收,而养殖污染的“野蛮”治理打压的是养殖业,影响的是居民的菜篮子。猪粮供应不足,何以安天下?

  如果生猪供应出现大匮缺,势必导致进口猪肉增加,长此以往,猪肉是不是要步入大豆的后尘?再者,如果生猪养殖大规模减少,养猪人何去何从?社会的稳定是不是会受到影响?

  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今日养猪业》编辑部经常接到电话或微信反馈到来自一线养猪场的声音,因严厉的环保政策,有表示无奈的,有诉苦的,有对养猪前途感到担忧的……猪还能不能好好养了?

  针对基层的困惑和“痛点”,近半年农业部多次放话:畜禽禁养不可一禁了之。2017年5月,农业部两次表示“畜禽养殖禁养区要科学合理划定,不能盲目扩大范围走端,一禁了之,以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供给带来重大影响”;8月14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再次调,“不该禁养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扩大禁养范围;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拆迁不是主要的办法,更不是的办法,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9月底,在国务院新闻办就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叶贞琴表示“农业部将通过‘禁、限、转和治’四方面处理好生猪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农业部的声音给我们养猪人很多的底气。猪还是要养的,如何养?做好环评是出路。作为业内人,我们能够感受到近年来猪业内部的诸多研讨会就是专门针对粪污处理方面的,这说明我们养猪人正在积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案,业内也涌现出不少猪粪处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有了这一步,我们养猪业与环境友好和谐相处还会远吗?

  畜禽粪污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畜牧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处理好。通过打通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通道,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既可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又能有效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过于集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总有一天,“养猪污染环境”这“锅”我们不背了!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3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