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方案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2017年,优化完善畜禽禁养区的划定,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创建1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18年,编制全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完成全省畜牧业区域优化布局;创建1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1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2019年,全面推广“畜—沼—菜(粮、果、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成示范点20个;总结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建成示范县2个;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方案要求,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度,由各地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要严格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要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环评报告书审批或环评登记表管理;要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制度,对设有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要进一步加规划引,实行以地定畜,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推进产业链接循环化;要推广清洁化养殖和种养循环发展,鼓励生态饲料研究开发,构建种养循环产业链;要分类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推广快速低排放的固体粪便堆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探索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路线图并示范推广。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65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