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生态家禽业打造成促进贫困户精准脱贫“短平快”产业,今年以来,务川自治县着力“调结构、上规模、提品质,龙头、创品、占市场,带农户、增效益、促脱贫”,化政策扶持与科技支撑,做大做以“两鸡两蛋”为主的生态禽(蛋)产业,实现禽业兴、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是明确责任目标狠抓落实。将生态家禽业作为“一长两短”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生态家禽产业扶贫专班,抢抓“黔货出山”机遇,着力生态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完善政策措施,加督促检查,实施绩效管理。截止到目前,生态禽存栏150.08万羽,同比增长67%;出栏120.25万羽,同比增长34%;禽蛋总产2500吨,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新增规模养殖场17个、家庭牧场40个,产业带动贫困户188户762人人均增收3520元。
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立足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柏村、镇南、都濡等5个中部乡镇(街道)适度规模养殖蛋鸡、绿壳蛋鸡、土鸡、乌骨鸡等生态家禽,在红丝、丰乐等5个东、南部乡镇重点养殖土鸡、绿壳蛋鸡、鹅、鸭等生态家禽,在泥高、涪洋等西部乡镇规模养殖赤水竹乡鸡、绿壳蛋鸡、黑羽跑山鸡等优质特色生态家禽品种,在分水、茅天等北部乡镇重点养殖赤水竹乡鸡、土鸡、肉鹅、肉鸭等优良生态禽品种。
三是建立完善禽蛋生产经营体系。立足地方特色家禽种质资源,建成1-2个竹乡鸡、本地土鸡原种鸡场、扩繁场、商品场,新增认证“三品一标”禽蛋产品16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70个以上;推行“规模饲养、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重点培育2-3个生态禽(蛋)深加工企业;建立建全养殖档案,建成覆盖全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坚持“以采促产”,建立贫困村生态家禽产品目录,实行“订单式”供货,建设一批生态禽(蛋)产品直营店、专销区、交易市场,禽蛋外销率50%以上。
四是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坚持内扶外引相结合,培育壮大一批生态禽(蛋)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家庭牧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散户(贫困农户)”、“合作社+贫困农户”、“村集体+贫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新增生态家禽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合作社3个以上,引贫困农户稳增收脱贫。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预算安排生态家禽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经营主体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屠宰、品营销等工作;采用贴息补助、风险保证、融资担保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融入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全面实施生态家禽疫病风险、灾害风险和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落实贫困对象的小额贷、特惠贷等优惠政策。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4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