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张学云:致富梦想伴鸽子飞翔

张学云:致富梦想伴鸽子飞翔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7/3/30 10:09:13打印收藏

原标题:巴中恩阳区张学云:致富梦想伴鸽子飞翔

“养鸽子要精心、细心,对待它就像家人一样。”3月24日,恩阳区文治街道青堡村的早晨还吹着阵阵寒风,而村民张学云却早早来到自家的肉鸽养殖大棚里,一边喂食一边不停地抚摸着笼子里的鸽子。

青堡村地处距离恩阳8公里的深沟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就是通往山外的纽带。祖祖辈辈耕田种地,靠天吃饭,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

今年63岁的张学云曾是青堡村“有名”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杂粮豆。妻子患有青光眼,几乎看不见,本人又常年被胃病困扰,2个儿子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2015年,为让帮扶精准到位,青堡村村“两委”按照“党建+精准扶贫”理念,把区民政局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袁超与张学云进行结对帮扶。袁超根据张学云家庭的具体情况,建议他们一家人发展肉鸽养殖。

袁超的建议一下就说到了张学云的心坎上。早在几年前,张学云就有了养鸽子的念头。“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做不起重活路,每年的收入也仅够一家人的开销。”虽然身患重病,但好的张学荣再也不甘依靠种地和政府的补助为生,他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增收致富。

有了帮扶干部的倾心扶持,张学云说干就干。在经过查询资料和养殖方法之后,张学云又去实地考察,从品种的选择到管理经验,他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我当时就感觉鸽子养殖这行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能够做大做。并且我感觉鸽子比较好养,自己本来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当时没有本钱,就只引进了70只。”建棚搭舍没钱,自己和妻子就一点一点肩扛手挖自己搞建设。后来,驻村干部帮助他通过产业周转金贷款1万元,争取民政部门补贴3000元,解决了创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一年时间,张学云的肉鸽存栏量达到了400多只。

“养鸽虽然不是特别累的事情,但要勤快,一点都不能马虎,该注意的事情一项也不能忽略。”在养殖过程中,张学云认识到,养鸽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必须实行科学饲养。为了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张学云积参加区畜牧局举办的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经过一年的钻研,张学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鸽经。

如今,张学云的肉鸽养殖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我们只卖鸽子蛋就有钱赚了,目前鸽子我还不会卖。”谈及接下来的打算,张学云信心满满地说,他今年将再搭建一个肉鸽养殖棚,并把规模扩大到4000只,按目前的市场价格,2017年他家仅卖鸽子的收入就能超过5万元。

袁超说,张学云除了养殖肉鸽,还养了100只鸡,30只鹅,本人还在村里的玫瑰花合作社打工,已成为村里出名的致富能手。

看到自力更生的张学云,村里不少贫困户受到激励,也决定自力更生谋发展。“在张学云的带动下,如今,我们已有42户贫困户也发展起了养殖产业。”袁超说,张学云总是毫不保留地把养鸽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现在大家只要有养殖方面的问题,都来找他。

“现在脱贫了,自己的病也好转了很多。以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张学云自不息,他不仅用自己的努力向着致富目标迈进,还将带全村的贫困户一起实现小康梦。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16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