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2014年卖了1000多只土鸡,收入4万多元。由于价格合理,还供不应求呢。”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干塘村青龙组苗族妇女杨永英边给土鸡喂食边对笔者说。
杨永英利用外出打工学到的养殖技术,回乡发展养鸡业,走上了致富路,全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杨永英说:“我今年40岁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回家搞农业生产。2000年11月到宁波市宁海县一家养殖场打工,在打工中认真学习养殖技术,自己花钱买了《家禽饲养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等刊物,在4年中掌握了喂养土鸡的技术。”
“你为什么不继续在宁海县养殖场打工呢?”笔者好奇地问。
“我想到家乡的条件与宁海为相似,家乡那杂草丛生的树林不正是养鸡的好场所吗?主意打定后,我于2005年12月回乡,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筹资10万元,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鸡圈,先后从宁海县订购2000多只杂交乌骨鸡苗,采取网栏包围管理的方式,将鸡苗放在自已管理的9亩林地里饲养,于是,也就开始了林下养鸡的日子。”杨永英边笑边回答。
“只要精心管护,搞好疫病防治,4个月就可出售土鸡了,一年卖3批,每批500只左右,年收入四五万元呢。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还从宁波引进了雷竹来栽种,雷竹林既可以养鸡,还可以培植竹笋拿去卖呢。”她丈夫杨成国接着说。
杨永英富了,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她告诉记者,她计划今年利用苗寨树林多的优势,发展杂交乌骨鸡苗,出售鸡苗供父老乡亲饲养,动员村民发展100亩雷竹,饲养鸡1万只,并给乡亲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带大家通过发展林下养鸡致富。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2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