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致富经养鸡:530万土鸡不愁卖

致富经养鸡:530万土鸡不愁卖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11/7 15:00:33打印收藏

在四川省遂宁市的这个占地150亩的土鸡养殖基地,有上万只土鸡。这些土鸡是李朋的宝贝,因为这是花了7年时间杂交、选育出的品种,也正是这些土鸡让李朋尝到了创业初期成功的滋味。

李朋:养殖量是当时我们是150万只,每年都有100万只以上的上升。

当时,土鸡消费在四川省内兴起,靠着好的品种和规模化养殖,李朋在3年内赚了近千万元,而更让李朋有成就感的是,他成了许多农户的依靠。

养殖户:卖给他是哪种合算,不耽搁时间。一次性的,比如你卖100只鸡。你可以卖给他80个,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卖了。但是你拿80只去乡上卖,一天卖5只,要等多久?也就是一个月才能都卖80只鸡。

养殖户:养殖户都选择他们的,因为我们也是别人介绍给公司搭的桥,都是介绍公司的鸡,很少介绍外面的,也买过外面的,买来可能死一半。1000只鸡可以死500个,就亏得血本无归了。

从2003年到2005年的3年时间里,李朋带动了2000多户养殖户,一年出栏的土鸡就有400多万只,3年的时间,李朋就成了四川省养殖土鸡多的人。

从一开始,李朋就是要让四川省和周边地区的农户,都养自己的土鸡。而当时的养殖量以每年100万只的速度递增,这让李朋觉得,他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2006年春节,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事情发生了可怕的变化。

李朋:这个变化突然,特别是春节,因为我养鸡养12年,过去每一年春节都是赚钱的,到2006年以后春节不赚钱了。

记者:少赚了多少?

李朋:应该说按照预期的少赚是200万以上。

以往卖一只鸡赚5元,现在卖一只鸡反到要赔5元,这变化来得太突然,李朋还没尝够成功带来的喜悦,就焦头烂额起来。

四川是家禽养殖大省,不仅养殖数量大,而且品种齐全。各个县市、乡镇、哪怕是大山里的小村子都有人养鸡,养土鸡。大型企业有规模,散户的养殖成本低,到2006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越做越低。

商场如战场,短短一个月,在活禽市场上,李朋就少赚了200万。可这边李朋还在苦思冥想应对的办法,那边,后院的火已经烧了起来。

2006年6月9日,晚上8点,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李朋的关注,他仔细看下去,发现,这则消息讲的正是和自己公司有关的事,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司居然以这种方式上了电视。

农户:压级压价,没有一只的。

这些养殖户是2006年5月新加入的,当初买李朋的鸡苗,就是冲着他包回收。刚养了一个多月,土鸡就长到了4斤多,4斤的鸡就能出栏了,大家欢欢喜喜地准备卖鸡赚钱。可公司的员工看过后,认为大部分土鸡不合格,能收购的也只能定为乙级。这乙级和一公斤就差了2元钱,大家自然不干了,凑在一起一商量,给李朋曝了光。

养殖户:肯定着急,因为你喂了又赚不到钱,肯定着急。鸡长大了要吃那么多东西,每天都要喂,肯定着急。

养殖户:看新闻零距离看多了,觉得记者可以曝一下光。

看到公司上了电视,还是负面报道,李朋接受不了。自己养了十几年鸡,跟着富起来的农户也有上千家,好话听了不少,挨骂还是头一回。刚在市场上赔钱,又在养殖户这里赔上了名誉,以后的生意还怎么做。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年,可现在提起来,李朋还是很在意,为了解释清楚原因,致富经养鸡他特意带记者来到抓鸡现场。

李仕明收购商:这就是血筒毛。

记者:怎么会造成血筒毛?

李仕明收购商:血筒毛就是和时间有关系,养得比较久,就没有血筒毛。跟饲料也有关系如果喂全价饲料的话就有。如果喂粮食,喂得时间比较久就没有血筒毛。

记者:你们买鸡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这个吗。

李仕明收购商:注意这个。

饲喂时间长短、用饲料还是用粮食,只要看有没有血筒毛就一目了然,农户们为了能让鸡快长提前出栏,偷偷地喂起了颗粒饲料。他们养出的土鸡80%带有血筒毛,自然不合标准。

在曝光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李朋就一家家地走访养殖户,抓起鸡拨开毛,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收购,大家心服口服,电视台也给李朋平反了,一场风波顺利化解,可李朋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每一天,上万只土鸡要吃粮食,出栏的土鸡一批批送到市场,可市场每天都在赔钱。

直到2006年7月,一个来自180公里外的成都的消息让李朋兴奋起来。出口找到了,翻身的机会来了。

李朋:高兴高兴,我在成都市转了40天和相关单位协调,考察铺面发展经销商,搞了40天。

2006年,成都市颁布了“禁宰令”,在成都市区的三环之内禁止宰杀活禽。就是这个消息让李朋觉得自己可以摆脱活禽市场亏钱局面了。

鸡鸭鹅,是成都人餐桌上少不了的,以往大家到市场上,看着鲜活的家禽,选中哪只就叫老板现场宰杀。成都人把这种方式叫点杀。大概从市场上有家禽出售的那天起,点杀就已经开始了,延续了这么久的习惯,一时间被一纸禁令结束,这自然是个巨大的改变。而这改变带来的商机,吸引了成都市里市外的生意人。

致富经养鸡公司销售经理张旗:好像是一夜之间就起来,因为它当时政府规定了一个三环禁宰,好像一个倒计时的那种,在哪一天开始就不能再有了,然后就从那个时候开始。

李朋:当时是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

大家都认准的机会就是开冷鲜鸡肉连锁店。

成都市家禽养殖协会会长:禁宰之后,大中城市需求量仍然是相当大,而且是有增无减,肉鸡的供给问题就成了一个难题。

成都市的养殖企业很快就对这种需求做出了反应。

李朋:成都市30天上100个店。所有的农贸市场过去的活鸡销售店都变成了冷鲜店了。

而李朋也早就嗅到了这个商机,他提前40天就从遂宁市赶到成都,申请、审核,终于成了进入成都市场的,一家外地养殖企业。2006年8月20日,禁宰令实行的天,也是李朋的专卖店开业的日子,当天店里销售的情形,让李朋感到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李朋:那天我们的销售市场的门口是1000多人,成都市四川电视台还报道了,很好。

开业天,李朋的冷鲜店收入就达到了上万元。可这种热闹的景象却没有给李朋带来想象中的财富。

不到两个月,整个成都市的300多家冷鲜鸡肉连锁店就关了200多家。大家都看好冷鲜鸡肉市场,可怎么就做不活呢?原来吃鸡买鸡的人又都去了哪?

记者:经常来买这个鸡爪子。

消费者:对,喜欢吃。

记者:你买的这个,你知道它是叫冷冻还是什么,你知道它叫什么。

消费者:不知道。肯定都是冷冻过的。

消费者:冷鲜鸡?

记者:冷鲜。

消费者:没听说过。

记者:这里摆了冷鲜区,你知道冷鲜是什么?

消费者:冷鲜就是冻起来卖。

记者:那冷冻鸡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冷冻鸡,可能是。

消费者:冷冻鸡,我也不清楚。

这是致富经养鸡记者2009年8月在成都市的市场所做的调查,直到今天大部分消费者都弄不清楚什么是冷鲜鸡。三环内禁宰后,大家选择了超市里的冷冻鸡,而在三环外宰杀的鸡,仍然可以运进城,冷鲜连锁店始终没能抢过这个市场。

冷鲜鸡,就是把活鸡宰杀后,在24小时内降为0-4摄氏度,并且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摄氏度。这条冷链,既能抑制细菌,又能保持肉质鲜美。

但消费者还没接受,冷鲜店就一哄而上,加上冷鲜鸡的成本高、售价高,销路自然打不开。

看清楚了原因,也在市场上栽了跟头,大家都踩了急刹车,很快就关闭了在成都市的冷鲜店,又回到三环外的活禽市场,保守经营。但李朋却做了一件大家看来是冒险的事,而就是这件事,不但让他走出低谷,还赚到了亿万财富。

卖鲜活土鸡,竞争大,利润低,本以为“禁宰”了,冷鲜店能火起来,可没想到却跑得太快,超过了大家的消费习惯。那时李朋的土鸡出年栏量已经达到了430万只,这么多土鸡,究竟该怎么卖,怎么卖出高利润。

2007年,李朋找到了四川大学食品学院的卢晓黎教授,他的来意,让教授感到有些意外。

卢晓黎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在四川重庆这一带确实是养鸡的专业户非常多,而且有的做的很大,但是大家基本上处于一种直接卖鸡或者卖鸡蛋这样一个目的来经营的,想把鸡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全链环的不间断的加工,这个李总还是个人考虑到的。

销售活鸡和冷鲜鸡,都得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只有延长货架期,才能把土鸡卖到更远的地方,更大的市场。而当时的市场上,以鸡肉做原料的休闲、速食食品还很少,看中了这个市场空缺,李朋决定要从这里入手开发,这也正是他找到教授合作的目的。可没想到一上来就遇到了难题。

卢晓黎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困难上面呢,应该技术瓶颈这一块不大,由我们四川大学这一块给他承担起来,可能早的困难还是经费,经费的筹集。

李朋要做的不是一般的初级加工,而是要做精深加工产品。之前开冷鲜店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现在又要上马新的生产线,钱显然不够了。而这时,公司里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1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