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童维新:黑鸡变“凤凰” 每只只卖598元

童维新:黑鸡变“凤凰” 每只只卖598元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3/25 14:40:21打印收藏

原标题:安徽山泉黑鸡变“凤凰” 每只只卖598元

他白手起家,没有谁能比他更知晓贫穷的滋味。他自学成才,回乡带乡亲们一起致富。现如今,他养殖的鸡一只能卖598元,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是1988年出生的童维新做到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的童维新,自幼家庭贫寒,在乡亲们的接济下才得以成长。童年困苦的生活经历让他很早便立志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初中毕业后,为了补贴家用,他没有选择继续学业,而是去城市务工。在苏州的一家日资企业里,童维新脚踏实地干了7年。为了能够胜任工作,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完成了苏州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的函授课程。2012年,又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了安徽农业大学。七年间,童维新从零基础的生产线工人一步一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从没有学历的少年成长为部门主管。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奋斗,童维新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还开阔了思路和视野。经过长时间周密的计划和调查,他终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回到家乡重新创业。

带村民致富一方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父老乡亲还在过苦日子,我更希望能带动他们富裕。”2010年,童维新正式辞去公司的全部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中。

根据家乡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以及自己对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调研,童维新选择了养殖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的原生态高品质的特色禽种——“金寨黑鸡”,成立了金寨县金林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然而,要在技术和资金双双落后的深山乡村里发展新型生态农业谈何容易。为了摸索出金寨黑鸡的生活习性,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一旦遇到难题便赶忙请教安农大的专家。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黑鸡的生活习惯,童维新还特地搭了一个窝棚,与黑鸡一起吃住在山上。暴风狂吼的雨夜里,只有一把手电筒陪着他巡视鸡棚;北风凛冽的雪夜里,依然是一把手电筒陪着他检查鸡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童维新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摸索出一套独有的黑鸡生态养殖技术。

金寨黑鸡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热销,受到多地月子中心的亲睐。看到黑鸡养殖的成功,乡亲们或是加入合作社、或是从合作社取鸡苗散养,据统计,通过合作社的示范效应,周围200多农户参与了生态黑鸡的养殖,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

利用电商走的更远

2012年,安徽农交会在上海市开幕,特色农产品成为了焦点。会展上,童维新的“山泉黑鸡”次亮相便销售一空,一只鸡卖到了598元。农交会第二天他就接到了一个八万元的订单。从上海市回来后,童维新发现,家乡的农产品在大城市非常受欢迎,但外界却很少了解这些土特产,“电子商务”这个词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2013年,他联合一些大学生们成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了金寨县个涉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

2012年至2014年间,童维新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成立了上海叶润佰福安徽农产品直供直销中心和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对合作社进行了升级和改造,购置了各种大型规模化养殖设备,兴建了专门的孵化和育种厂房,打造出金寨黑鸡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终形成一条“生产基地+线下直销中心+线上电子商务”的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近年,童维新通过这种商业模式达成了千万元的销售额,让江浙沪等地的消费者开始逐渐深入地了解并选择金寨乃至全省的农产品,增加了安徽农产品的知名度。童维新告诉记者:“认准了前进的方向,大步流星的走,别管前方有多少坎坷,勇往直前。”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9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潘永福:养牛圆了致富梦
  2. 潘永福:靠“牛”致富成“牛王”
  3. 冯中平:大学生回乡带村民养兔致富
  4. 对常德市生鲜乳工作进行检查
  5.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6. 青海生态畜牧业现场观摩会召开
  7. 杨远澄:放弃5亿产业回村养牛
  8. 王万春:养驴走上致富路
  9. 沈小飞:回乡创业养鸡带村民致富
  10. 引进澳洲种牛助推乡村脱贫攻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